江苏高考能否划13条分数线?
|
|
|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新华报业网 2006-1-12 13:54:30 |
晨报讯江苏现行的高考录取办法是全省确定统一录取分数线。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即将向省两会提交《关于将本科高考录取计划按考生比例下放辖各市的建议》,这条建议从促进江苏省各市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建议江苏省政府将每年高考本科的录取计划根据各大市的人口比例分配到各大市中。各大市根据本市考生情况确定录取分数线。
针对这项提案,民革主要提供了三大理由:一是为了保证各地区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国家将高等教育的计划直接发放到各个省、直辖市。江苏省也是一个差异较大的省份,苏南、苏北、苏中的经济、文化和教育的现状差异较大,因此,可以仿照国家的区域管理高考的做法,将高考录取计划下发和分配到各大市;二是目前某些市高考升学率常年在江苏省名列榜首,实质上的问题是该市的高等教育升学的竞争已经影响到其他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考试竞争而择优录取的办法无法使各地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共同进步、同速发展。三是现行高考竞争的弊端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纠正。按照人口比例分配高考计划是一种纠偏改革的措施,它可以缓解全省各地区各大市的教育竞争,使各大市有调控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动权。
在具体操作上,提案建议:各大市每年的毕业生和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不同,在全省所占比例也就不同,因此各大市录取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各市可以根据考生情况,在省招生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确定本市的录取分数线;对于少数重点大学、热门专业,由于社会需求量较大,可委托各高校采取单独招生的方式,名额根据各高校的招生总人数、按照各大市录取比例分配到各大市,各市组织学生报名、参加考试。学生由这些高校统一录取。 各方争议 招生人士:缺乏操作性反会失公允 省教育厅发规处有关负责人昨天听说这一提案后,表示这种做法过于理想化,而且只会更加不公平。这位负责人说,全国招生之所以在各省分别划线,是因为各地区经济、教育水平差异太大,为的是保障边远、落后地区孩子一样有升学机会。但是江苏不同,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教育水平相差不是很大,相反,苏北一些相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升学率反而要高。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分别划线了。
南京高校招生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各省分别划线,有个前提是很多省份已经自主命题。但是江苏省使用的是同一张高考卷,处于一个高考模式和选拔标准之下,这种情况下分别划线无形中就造成新的不公平。此外,招生人士还表示,这种方案在实际推行中缺乏操作性。
南大招办赵主任认为,各市分别划线,全省便会出现13条录取线,不仅麻烦,而且老百姓的意见会更大。经过多年的录取工作,现在全省统一招生有了一套严密完整的操作体系,但是各个市分别划线,每个市都必须建相应的班子,相关的监督工作也要跟上,这个不是说干就能干的事,搞不好就会留下很多后遗症。
就提案中提到的重点高校、热门专业可以将计划分到各市,由学校单独招生,也有人提出异议。省教育厅发规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样分配计划很难有科学的依据,没有可操作性。比如,某校计算机专业全国招生200人,这个计划细分到各市,每个市只有几个人,叫高校如何切分呢?南大招办赵主任也直言,从高校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每年也会调整各地区计划,但是一般视生源好坏来增减,如果按人口比例来分配,必然要将一部分优秀学生拒之门外,这是高校不愿看到的事。 中学界:可医南京“高考之痛” 听到这一提案,南京的中学界虽然也认为不太可行,但是普遍表示欢迎。不少四星级高中的校长表示,至少可以说,这一方案对南京推行素质教育有益。
“如果像北京、上海那样,把南京的计划单列,应该是件好事。”不少重点中学校长这样认为。中华中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南京计划如果能单列,就不用受高考升学率的困扰,可以摆脱原始的以分数论高下的竞争,放手推行素质教育。不少校长表示,南京本来在素质教育方面有优势,但是受“高考之痛”的影响,南京现在的教育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陷入应试教育之中,素质教育根本难以实行。
中华中学有关负责人还指出,如果按人口分配计划,应该以在校高中人数来分配。因为一些落后地区人口基数很大,高中入学率却很低。相对来说,南京的高中普及率要比苏北地区高得多。此外,各市分列计划还应有个合理前提,就是各个市教育、教学质量要相对平衡,否则在教学质量差的地区,素质低的学生也能考上好大学,有失公平。
|
| (来源:新华报业网 ) |
| |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